界面新聞記者 | 武冰聰
界面新聞編輯 | 任雪松
比賽還剩最后的3.9秒,胡明軒三分線外出手未能命中,籃球彈框而出,終場哨響。
在沙特阿拉伯吉達的阿卜杜拉國王體育館,中國男籃以89-90惜敗于澳大利亞男籃,以1分之差未能奪得冠軍。比賽在北京時間接近凌晨兩點結束,仍有大批中國球迷關注著這場比賽,多個相關話題沖上微博熱搜。
中國隊時隔十年再次闖入亞洲杯決賽/圖片來源:FIBA國際籃聯(lián)
中國男籃自2015年亞錦賽(亞洲杯前身)在長沙奪冠以來,一直未能在亞洲杯賽事中闖入決賽,2017年亞洲杯、2022年亞洲杯都僅僅止步八強。
比賽結束后,央視解說以“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形容這支年輕的中國男籃,即使沒有贏得比賽,但亞洲杯賽場上顯示出了中國男子籃球在近些年的進步與未來的希望。
質疑聲變成了喝彩聲
中國男籃出站亞洲杯12人大名單中,少了很多球迷熟悉的名字。名單上沒有因傷缺戰(zhàn)的內(nèi)線“大魔王”周琦、NBA新秀楊瀚森、“會飛”的前鋒曾凡博。
在站上賽場前,中國男籃都是不被看好的一方,原因包括主力缺陣、排名不高,以及近年來沒打過奧運會等國際大賽。擔任央視解說的前男籃國手曾令旭,在個人微博上進行了充滿信心的亞洲杯前瞻,也僅以“四六開”來預測中澳決賽的情況。
主教練郭士強的選人標準一度也遭受了行業(yè)內(nèi)人士的質疑,他面對央視鏡頭時做出過解釋,希望選拔敢打敢拼的隊員。在質疑聲音頻傳之下,中國男籃走到了決賽的舞臺。
在這屆比賽中,廣受討論的是中國男籃的團隊精神,在這支球隊中,新生代球員已經(jīng)成長起來,并在關鍵比賽中發(fā)揮作用。
本屆亞洲杯,胡金秋和王俊杰共同入選了最佳5人陣容。以此二人為核心進行延展,可以看出,中國男籃的人才來源正在變得多元化。
王俊杰與胡金秋入選本屆亞洲杯最佳陣容/圖片來源:胡金秋微博
首先是CBA聯(lián)賽為中國男籃提供的人才。來自CBA浙江廣廈隊的胡金秋和朱俊龍,剛剛拿下了24-25賽季的CBA總冠軍,在總決賽中與他們對戰(zhàn)的北京首鋼隊球員雷蒙,同樣入選了國家隊。
雖然本賽季的CBA總決賽中少了“遼粵雙雄”的身影,但這支中國男籃陣中的隊長趙睿、高詩巖、胡明軒,甚至是主教練郭士強都曾效力于這兩個傳統(tǒng)強隊。
更值得注意的是年僅20歲的王俊杰,他尚未參加過任何一個國家的職業(yè)聯(lián)賽,因為亞洲杯結束后將重返美國上大學,他還被稱為“打了暑假工”。
王俊杰場均23.5分鐘,得到13分4.2籃板,投籃命中率56.1%,其中三分球命中率高達47.8%。這個在效力于舊金山大學籃球隊的年輕球員,在對抗強度更高的北美得到鍛煉,從而在亞洲杯賽場上打上了主力位置。
雖然楊瀚森和曾凡博由于不同的原因未能站上本屆亞洲杯的舞臺,但同為曾效力于CBA的“00后”赴美球員,他們的不斷成長也將助力中國男籃沖擊國際賽場上的好成績。
男籃何以從低谷中走出?
8月18日凌晨,男籃亞洲杯在決賽期間,微博實時討論和轉播彈幕上,有不少球迷形容這支中國男籃讓人感到“不熟悉”,在對陣世界排名更高的澳大利亞隊時,中國隊一度大比分領先,不落下風。
近年來,中國球迷對男籃的失望源于球隊成績的下滑。2023年男籃世界杯中國隊慘敗于菲律賓隊,此后又接連無緣東京奧運會和巴黎奧運會。
面對成績壓力,姚明在擔任籃協(xié)主席期間采取多項改革措施,包括強化青訓體系、推動三人籃球和女籃發(fā)展,試圖帶動男籃成績提升。
2017年姚明剛上任時,《人民日報》的文章《中國籃球改革持續(xù) 姚明要啃三塊“硬骨頭”》就曾指出,他需要面對的三項挑戰(zhàn)包括:聯(lián)賽數(shù)量擴軍,縮減外援;國家隊創(chuàng)新選拔機制;青訓破除“體教分離”的選材體制。從后期籃球改革路線來看,其動作基本圍繞了相關領域。
然而,男籃在國際賽場上的成績?nèi)栽谙禄?,姚明曾在面對媒體時表示,男籃“要做一場大手術”,而改革也許需要5年、10年,甚至是更漫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成效。
中國男籃獲得本屆男籃亞洲杯亞軍/圖片來源:胡金秋微博
在本屆亞洲杯中,中國男籃展現(xiàn)出的打法風格與精氣神,讓球迷覺得自己熟悉的中國男籃又回來了。而賽場成績的變動與聯(lián)賽支持、戰(zhàn)術風格等多重因素有關。
CBA聯(lián)賽是中國籃球人才的大本營,新賽季CBA的改革還在繼續(xù)。據(jù)新華社報道,中籃聯(lián)(北京)體育有限公司(CBA公司)2025年7月公布了《2025-2026賽季CBA聯(lián)賽球員選秀、工資帽、聘用及交易管理規(guī)定》,依據(jù)該規(guī)定,新賽季各支隊伍外援的注冊次數(shù)將受到限制。
在已經(jīng)結束的2024-2025賽季,CBA公司執(zhí)行4人(最多)4節(jié)7人次(前三節(jié)每節(jié)最多2人次,第四節(jié)最多1人次)的外援政策。然而,上賽季聯(lián)賽并未限制外援注冊的次數(shù),導致部分球隊頻繁更換外援,新賽季球隊對于外援的使用將存在一定限制。減少對于外援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本土球員有更多的機會在聯(lián)賽中展示自己。
此外,有分析認為,打法風格的轉變也助力了中國男籃的比賽成績。比賽中,郭士強多次啟用“一大四小”的配置。賽后,《遼寧日報》發(fā)表評論文章中稱,在中國男籃全新體系中,后衛(wèi)不再只是籃球的“搬運工”,而是球隊進攻的發(fā)起者和組織者,“小快靈”打法的回歸,正是中國男籃本次亞洲杯戰(zhàn)術設計上最成功的部分。
根據(jù)最新規(guī)則,亞洲杯名次不再與奧運會的參賽名額掛鉤,中國男籃能否重返奧運舞臺,需要依靠世界杯期間在參賽亞洲隊伍中的排名而決定。但經(jīng)歷過與澳大利亞的鏖戰(zhàn)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國球迷開始期待中國男籃的明天。